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1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549篇
电工技术   429篇
综合类   1203篇
化学工业   512篇
金属工艺   301篇
机械仪表   1205篇
建筑科学   233篇
矿业工程   166篇
能源动力   144篇
轻工业   154篇
水利工程   174篇
石油天然气   230篇
武器工业   101篇
无线电   5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985篇
冶金工业   94篇
原子能技术   54篇
自动化技术   15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流体机械》2015,(11):57-6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离心叶轮反问题气动设计评价现状与局限性,结合工程实际,从反问题气动计算设计过程自然形成的速度场与求解出的叶轮几何参数出发,开展二维不可压叶片表面边界层及损失﹑叶轮内扩压水平﹑叶轮进口诱导速度比﹑叶片进口前缘冲角及相对马赫数计算,对反问题气动设计计算进行气动效率﹑失速点﹑阻塞点简易定量评估。这些评价结果与CFX计算比较,对应相对误差约为2.6%~6.1%,完全满足工程设计需求,可对透平机械工业设计作出快速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柔性气动连续体机器人关节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动人工肌肉和缆绳组合驱动,提出了一种三自由柔性气动连续体机器人关节,该关节具有结构紧凑、柔顺性高、控制简单等特点。通过分析该机器人关节结构特性,采用修正的D-H法,建立了其正反解运动学模型,求解了其位置运动学解和速度运动学解,通过仿真验证了关节结构的合理性和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3.
为了辅助偏瘫病人完成行走训练,提出了一种助行训练机器人骨盆位姿控制机构,根据该机构的原理和组成,利用凯恩方法建立了骨盆平面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并根据骨盆位姿的运动规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计算,得到了机构运动杆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通过解算动力学方程得到了驱动力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该骨盆位姿控制机构能够实现人体骨盆的位姿控制,通过控制x、z方向的移动机构和骨盆平面机构两个杆的伸缩,可以实现人行走训练时骨盆四个自由度的运动。  相似文献   
54.
针对某型露天液压钻车对变幅机构进行了介绍,首先利用D-H法建立露天液压钻车变幅机构的坐标系,并采用齐次变换法,建立其运动学方程;选取变幅机构特定姿态,验证所得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利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采用伪随机数法得到露天液压钻车变幅机构的可达工作空间、有效工作空间及有效工作范围的相关视图,并进行了三种工作空间的对比。全面系统的提出了露天液压钻车变幅机构运动学分析方法与相关工作空间的概念。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热煨弯管坡口机内涨式夹紧机构进行分析,将其简化为双滑块机构,通过机构运动学方程建立了仿真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了机构的各种运动参数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基于支持向量机逆系统的无轴承异步电机非线性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轴承异步电机是非线性、多变量和强耦合的系统,实现其电磁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之间的动态解耦控制是电机稳定悬浮运行的关键。本文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α阶逆系统的方法对无轴承异步电机进行解耦控制。将用LS-SVM辨识出的无轴承异步电机逆系统串联在原系统之前,使复杂的非线性原系统解耦成四个独立的伪线性子系统——两个径向位移子系统、一个速度子系统和一个转子磁链子系统,然后根据线性系统理论进行系统综合。最后的仿真试验研究表明,基于LS-SVMα阶逆系统方法能够实现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和旋转力之间的动态解耦控制。  相似文献   
57.
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环己烷为油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物料比,交联剂种类及用量,水油比以及不同分散剂种类及配比对吸水树脂吸水率及耐盐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AMPS)∶m(AA)为1.0∶10.0,中和度为75%,交联剂甘露醇用量(占单体质量)为6%,水油比为1.0∶3.0,分散剂span60用量(占单体质量)为8.0%,过硫酸铵用量(占单体质量)为0.5%时,制备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吸水率和吸盐率最高,分别达到1 705,133 m L/g。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表面光滑,结构疏松。  相似文献   
58.
王翠玲 《精细化工》2015,32(3):245-249,288
以丙烯酸(AA)、醋酸乙烯酯(VAc)、聚乙烯醇(PVA)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环己烷作为油相,span60为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出聚(丙烯酸-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互穿网络(IPN)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中和度、单体物料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聚乙烯醇用量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为70%,丙烯酸与醋酸乙烯酯质量比为3∶1,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035%,反应温度为70℃,PVA质量分数为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树脂对蒸馏水和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分别为1 889 g/g和124 g/g,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并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9.
以丙烯酰胺(AM)单体水溶液为分散相,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煤油为分散介质,绘制了AM/H2OSpan80/Tween80-煤油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依据拟三元相图配制了含油相质量分数52.0%、Span80/Tween80(质量比4∶1)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7.8%、水相质量分数40.2%的W/O微乳液(以体系总质量计),在70℃利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级交联聚丙烯酰胺微球。结合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LPSA)探讨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及搅拌速率等合成条件对交联PAM微球粒径及吸水溶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形貌进行了表征,确定具有较高吸水倍率的交联PAM微球的优化合成条件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用量0.60%、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0.50%(以单体质量计)、搅拌速率1 000r/min。溶胀实验显示,该条件下合成的微球在1.0×105mg/L矿化度地层水中吸水倍率为1 690,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高吸水倍率。SEM和TEM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较好的球形度、单分散性好,粒径分布较为均一,约为150~200 nm。岩心封堵实验表明,聚合物微球胶乳对地层有良好的封堵性,具有封堵、突破、深入、再封堵的逐级调剖特性。  相似文献   
60.
Inverse‐electron‐demand Diels–Alder cycloaddition (DAinv) between strained alkenes and tetrazines is a highly bio‐orthogonal reaction that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specific labeling of biomolecules.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two‐step labeling protocol for the site‐specific labeling of proteins based on attachment of a highly stable norbornene derivative to a specific peptide sequence by using a mutant of the enzyme lipoic acid ligase A (LplAW37V), followed by the covalent attachment of tetrazine‐modified fluorophores to the norbornene moiety through the bio‐orthogonal DAinv . We investigated 15 different norbornene derivatives for their selective enzymatic attachment to a 13‐residue lipoic acid acceptor peptide (LAP) by using a standardized HPLC protocol. Finally, we used this two‐step labeling strategy to label proteins in cell lysates in a site‐specific manner and performed cell‐surface labeling on living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